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91|回复: 0

[历史] 中国报刊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纸上起风雷》还原中国文人的时代气质

[复制链接]
查看: 391|回复: 0

[历史] 中国报刊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纸上起风雷》还原中国文人的时代气质

[复制链接]
查看: 391|回复: 0
风春雪来

50

积分

主题

听众

Lv.1

积分
50
2024-2-6 04:07:37 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

汪兆骞 著 现代出版社出版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以新闻史的视角,按照时间线索打捞和挖掘了近现代史上的诸多细节和历史真相,详细梳理了 1900-1949 年的中国新闻人、报刊和重要新闻事件,涉及王韬、梁启超、鲁迅、徐志摩、邵飘萍、邹韬奋、瞿秋白等近现代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及《新民丛报》《大公报》《新青年》《新月》《现代评论》《申报》等知名报刊,还原了现代中国新闻史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文人的时代气质。

作者从现代中国新闻史的兴起开始梳理,从重点新闻报刊、人物、事件等入手去进行研究,选取每一个年度发生的对现代中国历史极具影响力的新闻事件去书写,系统、全面地呈现了现代中国新闻史的全貌,同时也折射出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进程中风雷激荡的历史样态。

>>内文选读:

晚清末年,近代中国报业一瞥

19 世纪后期,中国文化里出现了新的元素——西学东渐," 经世救时 " 思潮逐渐兴起,中西文化碰撞结合,发展成了改良主义。正视现实、揭露时弊、倡言改革,士林逐渐形成一股讲求 " 经世之学 " 的新风气。" 经世之学 " 向西方学习,成为区别于传统 " 通经致用 " 之学而具有现代特征的思潮,标志着中国文化对西学由被动输入转向主动吸纳。

晚清政府在世界潮流影响下有了洋务运动,讲求洋务成为 " 经世之学 " 的重要内容。清政府办广方言馆、译书局,翻译西方书籍,派学生留洋学习,便是证明。

中国的历史变化,为中国出版和报业的发展营造了新的可能性。中国报刊的出现,是从对没落的黑暗社会和旧的传统文化批判性反思开始的,继而抨击弊政,呼吁社会改革、改变民生、概论天下……

因此,中国报刊一登上历史舞台,就扮演了文化和思想先锋的角色。

19 世纪早期的中国报刊,多为西方传教士和来华商人创办,以洋文为主,也有中文的。第一张中文报刊名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 1815 年由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中国境内出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于 1833 年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为中国境内第一份近代化中文报刊。

1853 年,在香港有传教士麦都思创办的中文报刊《遐迩贯珍》出版,此乃第一家用铅活字排版印刷的报刊。从此,落后的雕版印刷术渐渐退出历史舞台。19 世纪五六十年代后,香港、上海成为外国人办报的中心,也有少量的中国人办自己的报刊。外国人在中国办报,多聘用中国文人任编辑或撰稿,如创刊于 1872 年的《申报》,创办者是英国人美查等,该报的经理及编辑均为中国人。《申报》因为有中国文人的参与,才有了中国味十足的 " 骚人韵士 " 的 " 短什长篇 ",开 " 近代报纸副刊之先声 "。同年创办的期刊《瀛寰琐记》,由《申报》馆刊行,发表文艺作品诗词、杂文、小说、笔记及时评政论,并曾发表蠡勺居士的《瀛寰琐记叙》及其所译《昕文闲谈》。1875 年,《瀛寰琐记》更名《四溟琐记》,但次年又改为《寰宇琐记》,不久停刊。

1857 年,香港诞生了英文报纸《孖剌报》,并于同年底创办中文版——《香港船头货价纸》,后于 1864 年将其改版为《中外新报》(全称《香港中外新报》)。1861 年后,上海出现了《上海新报》。1865 年,香港又有《华字日报》问世。1872 年,《申报》在上海强势问鼎报界。但是,这些最早占领中国报业世界的报纸都是外国资本支撑的,它们是外国报纸的中文版,其内容大都译自外报。实际上,中国读者感兴趣的只是这些报纸上刊载的一些洋行的通知、告白和船期消息等,发行量很少,经营得并不景气。

不过,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办的《申报》,则充分考虑到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感兴趣的内容:大到国家政治、中外关系、民生状况,小至商家贸易利弊、移风易俗之变迁,皆入报端。正如《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所说,《申报》创刊号《本馆告白》中言明 " 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 "。以生活化、娱乐化、信息化招徕读者,扩大发行量,此生意之道。但是,一份正派的报纸,总要个性化、有自己的办报宗旨。《申报》发表的《论新闻纸之有益》一文中说:"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而欲知民情,莫捷于新闻纸(报纸)。" 看得出来,英国东家请中国文人担任《申报》笔政,看中的是这些文人深谙中国国情和庙堂的为政之道:沟通庙堂和民间,冲破政治藩篱,既重视对国内外大事的采访,也注意市井琐闻和社会变化。

此种西方报刊业文化,逐渐被多元文化的中国所认同。

作者:

文:汪兆骞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网站导航|手机版|小黑屋|钰翔社区 | 蜀ICP备2023014314号-1|川公网安备51072402110091号

GMT+8, 2024-4-27 23:26 , Processed in 0.287723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